Mitsuba 2 是一个面向研究的 可重定向(retargetable)前向与反向Renderer,主要用于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中的 物理精确渲染(Physically-based Rendering) 和 逆渲染(Inverse Rendering) 研究。它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一个高灵活性、高性能、可微分的渲染框架,方便在不同数值表示、执行平台、光学模型之间快速切换。
1. 核心特性
(1)可重定向架构(Retargetable Architecture)
-
利用 模板元编程 + 类型系统,在编译期自动生成不同的渲染器版本。
-
可以“重定向”数值类型、执行后端、光学表示,例如:
-
数值类型:
float
/double
/ 多波长光谱 / 偏振光谱 -
执行模式:标量 CPU / SIMD CPU / GPU JIT
-
可微分计算:普通模式 / 前向微分 / 反向微分
-
(2)前向与反向渲染(Forward & Inverse Rendering)
-
前向渲染(Forward Rendering):已知场景几何、材质、光源 → 计算图像。
-
反向渲染(Inverse Rendering):已知图像 → 通过优化/梯度反传恢复几何、材质、光照等。
-
内置 可微渲染(Differentiable Rendering) 支持:
-
前向模式自动微分(Forward-mode AD)
-
反向模式自动微分(Reverse-mode AD)
-
与 PyTorch 等深度学习框架集成
-
(3)物理精确光学建模
-
支持基于物理的光谱渲染(Spectral Rendering),包括:
-
RGB、可见光多波长、全光谱
-
偏振光学(Polarization)
-
-
材质系统基于 BRDF/BSDF,支持微表面模型、体积散射等
(4)可扩展与插件化
-
核心功能模块(BSDF、光源、积分器、体积等)全部插件化。
-
新光学模型、积分方法、采样方法可以无缝加入。
2. 工作流程(Forward & Inverse)
-
加载场景(几何、材质、光源)
-
选择渲染模式(CPU / GPU / SIMD / 可微分)
-
前向渲染
-
路径追踪(Path Tracing)
-
双向路径追踪(Bidirectional Path Tracing)
-
体积渲染
-
-
反向渲染
-
将渲染方程嵌入计算图
-
对未知参数(几何、材质、光源)求梯度
-
优化使渲染结果逼近目标图像
-
3. 应用场景
-
逆渲染研究:材质估计、光照估计、几何重建
-
计算机视觉:从图像推断 3D 属性
-
机器学习:可微渲染器与神经网络联合训练
-
物理光学模拟:偏振、干涉、多波长渲染
-
教育与科研:渲染算法验证、实验
4. 为什么重要
传统渲染器很难同时做到:
-
支持多种物理光学模型
-
兼容 CPU/GPU/SIMD
-
前向/反向渲染统一
-
灵活扩展而不重写大量代码
Mitsuba 2 通过 编译期类型系统 实现了这种灵活性,因此在学术研究中非常受欢迎,尤其是在 NeRF、逆渲染、可微分物理建模 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