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Rendering Layer(可导渲染层)

目的:利用可导路径追踪模拟真实光照传播,再渲染图像以监督材质与光照预测的质量,替代旧方法中的离散近似。


❌ 传统方法的问题(Li et al. 2020)

  • 将入射半球离散为固定方向,进行近似积分;
  • 在高光材质上效果差,容易遗漏反射方向,导致条纹伪影(interleaved patterns);
  • 图像中镜面反射与高频细节容易丢失,真实感差。

✅ 本文方法改进:Differentiable Monte Carlo Raytracing

核心思想:借助 可导路径追踪(MC Raytracing)+ BRDF 重要性采样,在屏幕空间进行真实方向追踪,得到更真实的再渲染结果。


📌 渲染流程

  1. 获取像素点 的材质参数

    • 反照率
    • 法线
    • 粗糙度
    • 金属度
    • 视角方向
  2. BRDF 重要性采样:

    • 采样 个方向
    • 依据视角、法线与材质特性进行偏向性采样;
    • 增强采样效率,尤其适用于高光区域。
  3. 对每个采样方向进行屏幕空间路径追踪:

  4. 整合所有方向,计算再渲染图像

  • :BRDF 评估函数(衡量该方向的反射强度);
  • :重要性采样的概率密度函数(PDF);
  • :入射方向与法线的夹角。

✨ 效果对比(见图4)

  • Ours (no MC):使用了自己的光照预测,但依然采用 Li et al. 的离散渲染层 → 存在明显伪影;
  • Ours(完整方法):利用 MC + Importance Sampling 渲染器 → 能恢复高光地板的镜面反射和真实阴影;
  • 相比之下,Li et al. 的方法由于每像素只采样固定方向,极易遗漏高频反射路径

🧠 总结

渲染器版本是否重要性采样是否可导路径追踪高光材质表现是否容易产生伪影
Li et al. (2020)❌ 离散方向❌ 不可导❌ 差✅ 容易出现
本文(no MC)❌ 使用旧渲染器❌ 较差
本文(完整)✅ 重要性采样✅ 可导路径追踪✅ 优秀